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欢迎你

领导班子信箱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研究生教育    导师风采    硕士生导师    正文

罗锟

时间:2022-03-01  供稿人:  文章来源: 发布者:柳祚满  浏览:



姓名:罗锟

工作单位: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职称职务:教授/铁道工程系主任

联系电话:0791-87046442

电子邮箱:lk360111@163.com

招生专业:交通运输工程(博士)、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硕)、交通运输(专硕,方向01道路与铁道工程)

一、个人简介:

罗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声与振动研究所(ISVR)访问学者,“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与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铁道工程系主任。入选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西省教育厅科研课题4项、其他课题5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重点研究计划,以及企业委托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以第一发明人被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1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教材2部。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噪声;

[2] 轨道结构损伤与识别

三、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8424),基于声振时频动态特征的高架轨道箱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2022.01--2025.12,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51868023),基于模型试验的车致箱梁振动噪声反演方法研究,2019.01-2022.12,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51268015,层状介质中地下高速铁路诱发环境振动对古建筑安全影响评估及控制研究,2013.01-2016.12,主持

[4]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24ACB204018),基于噪声时频特征的高速铁路轮轨系统状态诊断方法研究,2023.01-2026.12,在研

[5]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2BABL204054高架轨道箱梁结构噪声识别与控制策略研究,2020.01-2021.12,主持

[6]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32BAB216006地下高速铁路诱发环境振动对古建筑安全影响评估及控制研究,2013.01-2014.12,主持

[7]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09GQC0017,南昌地铁1、2号线引起的环境噪声与振动评价研究,2010.01-2012.12,主持

[8] 江西省教育厅一般项目(GJJ200630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结构振动声辐射理论与试验研究,2021.01-2022.12,主持

[9] 江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GJJ170357),基于模型试验的车致箱梁振动噪声反演计算方法研究,2018.01-2020.12,主持

[10] 江西省教育厅一般项目GJJ11445,高速铁路高架站[桥]结构噪声辐射机理研究,2012.01-2013.12,主持

[11] 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GJJ09510,地屏障在铁路环境振动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2009.01-2010.12,主持

[12]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9-5-285G背景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铁路规划与线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持

四、近年论文:

[1] 罗锟,王鹏生,雷晓燕,王加俊, 轨道-箱梁耦合振动模型试验设计与验证[J], 铁道学报,2023,45(02):139-145.

[2] 罗锟,姜兴,董玉英.列车交会时高架轨道箱梁结构振动特性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23,40(01):28-33.

[3] 罗锟, 姜兴, 王鹏生, 李琼, 陈鹏, 车-轨-桥耦合振动相似试验模型设计与校验.[J], 铁道工程与科学学报,2023,网络见刊

[4] 罗锟,江理超,姜兴,雷晓燕,李琼,混凝土薄板结构振动声辐射试验与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23,47(01):155-162.

[5] 罗锟,张新亚,雷晓燕,高架轨道箱梁结构振动试验模型设计与校验[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1,21(3):146-158

[6] Kun Luo, Zhenguo Wang, Xiaoyan Lei, The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of sound propaga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ructural noise calculations[J], Applied Acoustics, 2021, 182, 108262  

[7] LUO Kun, OU Kaikuan, LEI Xiaoyan,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Damping Plates on Structural Vibration an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lway Box Girder[J],Journal of Low Frequency Noise, Vibration & Active Control, 2021, 40(1)252-262

[8] 张新亚,雷晓燕,罗锟,TMD控制高架轨道箱梁结构振动的模型试验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21, 40(16): 220-226

[9] 罗锟,汪振国,雷晓燕,张新亚,无砟轨道箱梁系统振动试验相似模型的设计与校验[J],振动与冲击,2021,40(14):219-227.

[10] 罗锟,汪振国求解声学问题的元胞自动机方法[J]振动与冲击,2021, 40(16): 69-74.

[11] 欧开宽,罗锟,雷晓燕,阻尼板材在高架轨道箱梁结构噪声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振动与冲击,2021,40(05):230-236

[12] 欧开宽,罗锟,雷晓燕,轨道-箱梁振动传递的模型试验研究,振动工程学报,2021,34(01):72-79

[13] Kun Luo, Xiaoyan Lei and Xinya Zhang,Vibration prediction of box girder bridges used in high-speed railways based on model tes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 2020; 20(5), 2050064

[14] 罗锟,张新亚,雷晓燕,基于基准有限元模型的箱梁TMD振动控制研究,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17(1):1-6

[15] 罗锟,张新亚,雷晓燕,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箱梁结构振动特性分析,铁道标准设计,2020,64(7):1-5

[16] 罗锟,张新亚,王鹏生,雷晓燕,基于TMD的U型梁结构低频振动控制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20,44(6):51-58

[17] 罗锟,汪振国,雷晓燕,城市轨道交通连续桩板结构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分析,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16(11):2692-2698

[18] 罗锟,张新亚,雷晓燕,综合交通枢纽站内环境噪声特性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9,39(3):152-157

[19] 罗锟,欧开宽,雷晓燕,汪振国,张新亚,支座刚度对高铁箱梁结构声辐射影响分析,噪声与振动控制,2019,39(2):145-150

[20] LUO Kun,LEI Xiaoyan,A Study of Modeling Experiments of the Vibration Behavior of Elevated Railway Box Girder[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19, 25(5)984-995

[21] 罗锟,汪振国,雷晓燕,欧开宽,张新亚,基于相似模型试验的简支箱梁振动传递特性研究,铁道学报,2019,41(5):142-148

[22] 罗锟,汪振国,雷晓燕,欧开宽,张新亚,弹性支座对简支箱梁桥振动特性的影响及隔振效果研究,振动与冲击,2019,38(6),54-65

[23] 罗锟,汪振国,铁路简支箱梁桥中阻尼板材的减振性能模型试验研究[J],桥梁建设,2018,48[5]:53-57

[24] 罗锟,汪振国,雷晓燕,轨道交通车桥耦合振动仿真改进方法与应用,现代制造工程,2018,11:60-64

[25] 罗锟,汪振国,雷晓燕,孙滨,现代有轨电车诱发的大地振动特性分析,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38[2]:113-119

五、主要科技奖励:

[1] 车辆轮轨诱发的环境振动与噪声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2011-J-223-2-05-R08],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

[2] 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J-09-1-03-R05],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

[3] 轨道结构环境友好与安全服役保障技术[J-18-1-03-R06],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

[4]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理论及关键技术[2017-296],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

[5] 铁路轮轨关系与振动噪声控制研究[20114436-K1-035-R03],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1年

[6] 轨道交通线路动力学理论及应用技术[2018040356-K2-094-R04],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年

[7] 昌九城际铁路环境振动预测与控制研究[J090112],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

[8] 服务国家战略、培养碱性“詹天佑”精神的铁道工程创新性人才[2019-1129],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

[9] “三转变、两拓展、一闭环”铁道工程一流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2021-1496],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

[10] 列车-轨道-桥梁系统相互作用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J-22-1-18-R07],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

[11] 车辆荷载作用下桥上轨道非线性振动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2022040694-K1-039-R22],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3年

六、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1] 发明专利,一种压电式变刚度变阻尼动力吸振器,ZL201910214744.6,授权日期:2023.8.16,第一

[2] 发明专利,一种感应式升降声屏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ZL201710382450.5,授权日期:2023.5.16,第一

[3] 发明专利,一种箱梁结构的高精度噪声测量方法及噪声贡献分析方法,ZL201710747475.0,授权日期:2019.10.1,第一

[4] 发明专利,一种箱梁结构的高精度噪声测量装置,ZL201710747505.8,授权日期:2019.10.15,第一

[5] 发明专利,一种轨道结构病害的远程监控预警方法,ZL201710382402.6,授权日期:2019.3.22,第一

[6] 发明专利,风能利用型减载声屏障,201610802352.8,授权日期:2018.7.19,第一

[7] 发明专利,双曲面锯齿型阻尼可控式减载屏障,ZL201610243276.1,授权日期:2017.10.13,第一

[8] 发明专利,可调式自动减载声屏障,ZL201510067507.3,授权日期:2016.6.8,第一

[9]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主动降噪集音装置声屏障,ZL 202022166844.7,授权日期:2021.2.2,第一

[10]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桥梁模型试验的列车加载模拟装置,ZL201921307358.3,授权日期:2020.4.3,第一

[11]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压电式变刚度变阻尼动力吸振器,ZL201920358084.4,授权日期:2019.11.12,第一

[12] 实用新型专利,基于一维声子晶体结构的刚度阻尼自适应桥墩隔振支座,ZL201920188150.8,授权日期:2019.11.12,第一

[13]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桥墩变截面隔振桩,ZL201920123028.2,授权日期:2019.11.12,第一

[14] 实用新型专利,液气自循环式钢轨降温装置,ZL201821991431.9,授权日期:2019.11.12,第一

[15]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板式轨道结构,ZL201821991309.0,授权日期:2019.8.9,第一

[16]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压电式声子晶体吸振电采集装置,ZL201920122287.3,授权日期:2019.8.9,第一

[17]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桥梁高度智能调节减振支座,ZL201820712640.9,授权日期:2019.2.19,第一

[18]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组合式轨枕,ZL201721079384.6,授权日期:2018.6.5,第一

[19]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复合式声屏障,ZL201720596999.X,授权日期:2018.1.2,第一

[20]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感应式升降声屏障系统,ZL201720597057.3,授权日期:2018.1.2,第一

[21]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轨道结构病害的远程监控预警系统,ZL201720597033.8,授权日期:2018.1.2,第一

[22] 实用新型专利,风能利用型减载声屏障,ZL201621038012.4,授权日期:2017.4.19,第一

[23] 实用新型专利,双曲面锯齿形阻尼可控式减载屏障,ZL201620328153.3,授权日期:2016.9.14,第一

[24] 实用新型专利,可调式自动减载声屏障,ZL201520091858.3,授权日期:2015.7,第一

[25] 实用新型专利,复合隔振桩,ZL201320044948.8,授权日期,2013.7.10,第一

七、教学工作:

主讲《铁路线路设计与数字化技术》《铁路规划与线路设计》《铁路选线设计》等专业课程,并且主讲课程《铁路规划与线路设计》获批2021年度江西省线下一流课程。主编《高速铁路选线设计》、《铁路轨道工程》等专业教材2部;主持参与省级教改、教规课题10项,江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铁路轨道动力学测试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发表教改论文7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励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