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赵小平
工作单位: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职称职务:副教授/交通低碳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智慧道路交通新技术联合研究院交通安全研究所所长
联系电话:13879105661
电子邮箱:786957003@qq.com
招生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硕)、交通运输(专硕)
一、个人简介:
男,交通运输工程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重大工程专家库成员、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智库专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三项,参与省级自然基金项目多项,主持厅局级科题多项。以主编、副主编等成员身份参与完成教材编写三部。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百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在研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200余万。长期从事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管理与设计方面的教学、科研及技术推广的工作。主持完成的典型项目有:南昌市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特点研究、南昌西站高铁与地铁接驳方案设计、南昌西站及周边交通规划及优化方案、G236 鄱阳田畈街至县城段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分析(LK0+000~LK2+964 及 K332+214~LK366+776)、南昌市“阳明路-八一大道(南至老福山)”道路路面改造工程道路施工交通疏导方案研究、鹰潭市天洁东路延伸工程项目交通研究分析、上饶市经开区路网武夷山大道、凤凰西大道、上三路等交通标志标线、交叉口道路改造规划设计、京京港高铁 CJZQ-3 标王子将大桥跨路施工项目安全评价交通安全研究技术服务、京港高铁 CJZQ-3标S509省道 3"钢筋厂接入口项目安全评价交通安全研究技术服务、景德镇市御窑厂地下车库交通设计方案编制、天祥大道九洲高架东延电缆隧道工程施工交通疏导方案研究编制、天祥大道电缆土建工程施工交通疏导方案研究编制、青山湖区四标市政管网开挖施工交通导改方案、国药北大道污雨水管网改建工程交通疏导方案编制、上饶市鄱阳县307公路改造交通安全分析评估、吉安市高铁新区站前大道南北延伸工程关键节点方案交通仿真分析等。
二、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82年09 月-1986年07 月,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专业。
工作经历:
1986年07月-2016年06月,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交通运输工程);
2016年07月-2021年09月,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教授(交通运输工程);
2021年09月-2025年06月,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交通运输工程)。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道路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技术;
[2] 交通组织与运营管理技术;
[3] 交通规划。
四、主要学术兼职:
[1] 江西公路学会会员。
[2] 中国安全产业协会道路交通安全分会理事。
[3] 江西岩土力学学会会员。
[4] 江西省人社厅专家库专家。
[5] 丰城市国土空间委员会专家库专家。
[6] 上饶市交通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专家。
五、个人荣誉:
[1] 2006年、2009年华东交通大学二级优秀主讲教师。
六、主要科研项目:
[1] 江西省自然基金,20152ACB20016,复杂条件下红层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研究,2014/07-2016/12,30万元,已结题,主要参与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51568022,干湿循环条件下煤系土强度特性及边坡,主要参与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51068006,新型围桩-土耦合式抗滑桩的作用机理及其计算方法研究,2011/01-2013/12,30万元,已结题,主要参与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50668002,滑坡防治工程效果评价的细观研究2007/01-2009/12,29万元,已结题,主要参与人;
[5] 江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GJJ210607,基于多维信息特征融合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研究,在研,主持;
[6] 江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GJJ09498,不利气候条件下江西省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保障技术研究,2009/01-2010/12,1万元,已结题,参与;
[7]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交通问题研究(江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参与;
[8] 校级课题,南昌市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特点研究,主持。
七、近期著作与论文:
期刊论文:
[1]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情绪对新手驾驶员眼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2] 《中国科技论文》“基于生理信号分析的不同风格驾驶人疲劳特性”;
[3]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基于视觉特征的新手驾驶人疲劳特性分析”;
[4] 《Sustainability》“Impact of Road Central Greening Configuration on Driver Eye Movements: A Study Based on Real VehicleExperiments”
[5] 第一届交通运输工程前沿国际学术会议(FTTE 2022)“Driver fatigue discrimination method based on visual features”。
[6] 第一届交通运输工程前沿国际学术会议(FTTE 2022)“Research on pedestrian evacuation effectof three-dimensional ladder classroom withdifferent exit layouts”。
[7] 第二届交通运输工程前沿国际学术会议(FTTE 2023)“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
[8] 第二届交通运输工程前沿国际学术会议(FTTE 2023)“Analysis of the Relevance Degree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ffic Accidents”。
[9] 《自然灾害学报》“京九线淮滨一光山段路基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10] 《中国水运》“不利气候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分析及对策”。
[11] 《华东交大学报》“监测手段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八、主要科技奖励:
[1] 2008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2013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 2009年“基于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地质教学改革”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十一届);
[4] 第四届江西公路科技进步二等奖。
九、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1] 一种道路交通运输工程用防撞装置(202510441261.5)。
[2] 一种驾驶风险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202510792919.7)。
十、教学工作:
从事本科教学40年,主讲本科生《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影响分析》《城市道路与交通》《道路设计新理念》等课程;从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20年,主讲硕士生《交通安全工程》《交通运输统计与分析》《人机安全工程》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