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 名:冯青松
工作单位:山区土木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职称职务:二级教授/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联系电话:0791-87045123
电子邮箱:fqshdjtdx@aliyun.com
招生专业:交通运输工程 博士、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硕)、交通运输(专硕)
一、个人简介:
冯青松,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区土木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东交通大学)常务副主任,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书记、副主任,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博士,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声与振动研究所访问学者。
中国力学学会十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与噪声控制专委会委员、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江西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振动工程学报》编委、《铁道标准设计》编委、《华东交通大学学报》编委。
主持及参与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国铁集团、江西省及企业委托项目5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地区基金和青年基金3项;主持重大企业攻关项目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参编国际标准1部。
二、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97年9月-2001年7月,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工学学士
2001年9月-2004年7月,华东交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铁道工程方向),研究生/工学硕士
2006年9月-2010年7月,同济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25年3月-至今,华东交通大学,山区土木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 常务副主任
2021年12月-至今,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 书记 、副主任
2022年1月-至今,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二级教授
2015年1月-2022年1月,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年5月-2021年12月,华东交通大学,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与安全协调创新中心 副主任
2011年3月-2012年3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声与振动研究所 访问学者
2010年1月-2014年12月,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副教授
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讲师
2004年7月-2006年11月,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助教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
[2] 高速列车噪声与振动控制;
[3] 轨道交通安全服役与智能运维。
四、主要学术兼职:
[1] 2025 山区土木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东交通大学) 常务副主任
[2] 2024 《振动工程学报》编委
[3] 2024 线路工程全寿命周期智能运维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委员
[4] 2024 湖南省轨道车辆转向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5] 2021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编委
[6] 2021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与噪声控制专委会 委员
[7] 2021江西省力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
[8] 2020 《铁道标准设计》 编委
[9] 2020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 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10] 2019 中国力学学会 十一届理事会理事
[11] 2019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12] 2017 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常务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 秘书长
[13] 2015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高级会员
[14] 2014 国际声与振动学会 会员
五、个人荣誉:
[1] 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
[2] 2020 江西省双千计划-科技创新高端人才-自然科学类
[3] 2020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4] 2019 第十四届茅以升铁道科技奖
[5] 2017 第十三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
[6] 2016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7] 2014 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
[8] 2013 赣鄱英才555青年拔尖人才
[9] 2013 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0] 2011 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
[11] 2011 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六、主要科研项目:
[1] 时速400km高速列车噪声产生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U24682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25.1-2028.12,256万,主持
[2] 高铁轨道-桥梁结构多场耦合长期服役性能预测评估与维护策略优化研究(521784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1-2025.12,58万 ,主持
[3] 基于声子晶体理论的高铁周期性桥梁-轨道振动特性与控制研究(5187827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01-2022.12,60万,主持;
[4] 铁路轮轨噪声传播规律、预测方法及减振降噪策略深化研究,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课题,2022.11-2024.12,80万,主持
[5]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综合技术研究,企业攻关项目,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18.12-2028,542万,主持
[6] 赤沙车辆段减振降噪专项咨询,企业攻关项目,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22.6-2027.6, 151万,主持;
[7] 地铁线路轨道谱研究,企业攻关项目,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2021-2023,85万,主持;
[8] 高速铁路低噪声无砟轨道降噪机理及声学评价方法研究(51668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2017.01-2020.12,42万 ,主持;
[9] 地下列车运行引起的建筑物中频振动特性及预测方法研究(51368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2014.01-2017.12,50万,主持;
[10] 土体不确定影响下高速列车引起的大地振动研究( 510081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1.01-2013.12,20万,主持;
[11] 轨道交通无砟轨道声学评价与控制方法研究(20194BCJ22008),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2019.01-2021.12,50万,主持;
[1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安全道旁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20192BBE50008),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1-2021.12,10万,主持;
[13] 道岔大部件断轨监测技术研究,企业攻关项目,中国铁路南宁局,2020-2022,42万,主持;
[14] 双层车辆基地振动特性研究及轨道减振降噪设计,企业攻关项目,广州地铁,2019-2022,66万,主持
[15] 广州地铁一号线线路设备大修设计项目线路设备大修评估,企业攻关项目,广州地铁,2019-2020,49.45万,主持
七、近期著作与论文:
教材:
[1] 罗锟,冯青松,万昌海,《高速铁路选线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21-05,9787113272661
近5年主要期刊论文:
[1] Yao Chen, Qingsong Feng*, Zhou Yang, Xiaoyan Lei, Xiaozhen Sheng, A novel model for train-track-bridge dynamic interaction considering non-uniform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nonlinear interlayer contac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2024.
[2] Jian Liu, Qingsong Feng*, Zhou Yang, Yao Chen,Complex dispersion analysis of flexural wave propagation in periodic track struc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2024.
[3] Chen, Yanming; Feng, Qingsong*; Liu, Qingjie. Vibration transmission model of buildings based on virtual spring model and energy functional variation principle,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4,89: 109249.
[4] Yang Zhou, Feng Qingsong, Cheng Gong, Zhang Ling. Component mode synthesis based on the energy method for frequency domain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ballastless track struc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2024,24(13):2450143.
[5] Kui Sun , Xingzhong Nong , Qingsong Feng*, Hua-peng Chen , Jun-hua Xiao. Numerical analysis of interface damage in ballastless track on simply supported bridge due to thermal and vehicle dynamic load,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23,366 .130181
[6] Qingsong Feng,Zhou Yang,Wenjie Guo*,Jian-Fei Lu,Xiaoyan Lei, Jianwei Yan,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box girder structure based on virtual spring model and variational principle,Thin-Walled Structures,2023,182(1):110338.
[7] Wenjie Guo, Zhou Yang, Qingsong Feng*, et al. A new method for band gap analysis of periodic structures using virtual spring model and energy functional variational principle,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22, 168: 108634.
[8] Xiaogang Gao,Qingsong Feng*, Anbin Wang,Xiaozhen Sheng,Gong Cheng. Testing research on frequency-dependent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stiffness and damping for high-speed railway fastener,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2021,129,105689:1-18.
[9] QingsongFeng,KuiSun*,Hua-PengChen,XiaoyanLei, Long-term prediction of fatigue crack growth in ballastless track of high-speed railway due to cyclic train load,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21,292,123375-1-14.
[10] Qingsong Feng*, Zhiye Liu , Jian Jiang , Xiaoyan Lei and Xiankui Wei,Continuous assessment of longitudinal temperature force on ballasted track using rail vibration frequency,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21,1-8.
[11] 冯青松,陈谣,李秋义,孙魁,杨舟,张凌.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变形与轨面几何形态的空间映射模型研究,铁道学报 . 2024 ,46 (08):132-141.
[12] 杨舟,冯青松,张凌,陆建飞.基于惯性增强效应的曲线轨道结构垂向振动控制,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 2024 ,24 (03) :204-216.
[13] 冯青松 杨 舟 郭文杰*,基于振幅放大机制的周期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低频振动控制,机械工程学报,2024,60(3):155-169.
[14] 杨舟,冯青松*,成功,张凌,基于振幅放大机制的浮置板轨道低频轻质减振,土木工程学报,2024,57(5):117-132.
[15] 冯青松 张瀚文 郭文杰 梁玉雄 陆建飞 振幅放大型钢轨吸振器对弹性波传播的控制研究, 振动与冲击,2023,42(16):1-9.
[16] 高晓刚,冯青松*,马宇飞,王安斌,孙海波,地铁减振扣件轨下弹性垫刚度特性与寿命预测,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3,23(3):127-136.
[17] 冯青松,余 超,唐柏赞*,周 涛,双层车辆段上盖建筑振动与结构噪声预测分析,振动与冲击,2023,42(9):304-311,321.
[18] 高晓刚,冯青松,王安斌,李文豪,地铁扣件弹条失效分析及结构阻尼优化,铁道学报. 2022,44(10),94-102.
[19] 冯青松,周豪,陈艳明,张凌,罗信伟,隧道内地铁列车车内噪声预测分析, 振动与冲击. 2021,40(15):271-276.
[20] 陈艳明 ,冯青松* ,罗锟 ,辛伟 ,罗信伟,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敷设阻尼钢轨噪声特性,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21,21(03):169-178.
近5年主要会议报告:
[1] Qingsong FENG,Complex dispersion analysis of Flexural wave propagation in periodic track structure,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il transportation,8.7-9,2024,Shanghai China.
[2] 冯青松,周期性轨道结构弹性波传播特性及调控方法,第二届轨道技术论坛,2024.10.24-25,天津.
[3] 冯青松,地铁车辆段环境振动与噪声的评估及控制,第二届工程结构振动舒适度学术会议,2023.7.27-30,乌鲁木齐.
[4] 冯青松,高速铁路轨道长期服役的非线性振动理论模型及应用,第五届高速铁路健康管理技术论坛,2023.6.9-11,成都.
[5] 冯青松,高速铁路轨道减振降噪机理及应用研究,第一届轨道技术论坛,2023.5.11-12,武汉
[6] 冯青松,轨道交通环境振动理论模型及典型工程案例,2021(第五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2021.3.19-20,上海.
[7] 冯青松,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振动试验研究,第八届全国建筑振动学术会议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2020.12.10-11,厦门.
[8] 冯青松,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全频段振动分析模型及应用,第四届土木工程赣江学术论坛,2020.11.21-22 .
[9] 冯青松,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振动的全频段分析方法及应用,工程计算方法2020学术年会,南昌,2020.10.30-11.1.
[10] 冯青松,地铁轮轨噪声及车内噪声的预测及实测分析,第一届轨道车辆运维学术论坛,南昌,2020.11-13-15.
[11] 冯青松,地铁轮轨噪声及车内噪声的预测与实测分析,第四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2020.7.10-11.
八、主要科技奖励:
[1] 车辆轮轨诱发的环境振动与噪声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1.12.23,排第7.
[2] 铁道环保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2025.1,排第1
[3] 轨道交通综合体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关键技术,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4.9,排第1
[4] 轨道结构形变状态评估及改进技术,2019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7.1,排第1
[5] 轨道结构环境友好与安全服役保障技术,2018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9.30,排第2
[6] 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0.6.28,排第2
[7]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理论及关键技术,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排第4
[8] 高速铁路轨道-路基-大地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及算法,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1,排第3
[9] 交通基础设施振动与噪声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2020.1.8,排第7
九、主要发明专利:
[1] 冯青松等,一种活塞式颗粒阻尼耗能减振轨枕,发明专利,ZL 2017 1 0655911.1,华东交通大学,2024.4.2
[2] 冯青松等,一种利用三维准声子晶体减振降噪的钢轨,发明专利,ZL20181 0046621.1,华东交通大学,2024.4.2
[3] 冯青松等, 一种颗粒阻尼耗能减振道砟垫,发明专利, ZL201710656270.1,2023.8.15
[4] 冯青松等, 一种车内噪声的预测方法,发明专利,ZL202011562729.X,2023.3.28.
[5] 冯青松等, 一种嵌入式轨道简支梁桥上无缝线路的简便设计方法,发明专利,ZL201810556791.4,2022.8.9
[6] 冯青松等, 一种降噪列车地板 ,发明专利,ZL202011549641.4,2022.8.9
[7] 冯青松等,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的外噪声预测方法和降噪方法,发明专利,ZL202011560561.9,2022.8.9
[8] 冯青松等,一种基于钢轨纵向力检测方法,发明专利, ZL201911116311.3, 华东交通大学,2021.9.10
[9] 冯青松等,一种可调准周期性声子晶体扣件系统,发明专利,ZL201911238457.5,华东交通大学,2021.9.10
[10] 冯青松等,一种改良钢轨的吸振系统及改良吸振性能的方法, 发明专利,ZL201911151920.2,华东交通大学,2021.9.10
十、教学工作:
主讲本科生课程《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工务工程》等;硕士生课程《铁道工程测试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前沿与新进展》等;博士生课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前沿》、《路基动力学》等。
[1] 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第1
[2]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带头人
[3] 主持江西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
[4] 主持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土木工程测试技术
[5] 主持江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
[6] 主持江西省教学改革省级重点课题1项
[7] 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
[8] 获江西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三等奖,排第1
[9] 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第3
[10]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第3
[11]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银奖1次、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次、“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1次、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次
[12]指导学生获“挑战杯”江西省赛特等奖1次、金奖1次、银奖1次,获“互联网+”江西省赛金奖2次、银奖2次和铜奖1次;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金奖;
[13]指导的研究生有7人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江西省十佳实践之星1人,江西省十佳学术之星1人,获得江西省省级优秀论文2篇;
[14]指导的本科生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