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欢迎你

领导班子信箱

学院概况

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为凸显“交通特色,轨道核心”办学特色定位,强化交通特色学科体系,推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发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华东交通大学对部分学科、专业进行调整组建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简称“交通学院”。

    学院深入开展“双融双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火车头”党建提升工程,持续擦亮学院“红尖椒”培育工程党建品牌,探索应用“123456”工作法和“党建+五学”融合法,明确“党建为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赋能”的目标定位,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学院入选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铁道工程教工党支部顺利通过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验收,同时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党建引领“双一流”建设示范攻坚行动创建对象,实现“全校、全省、全国”党建“双创”的三级跨越。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55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43人。拥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双千计划”“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治学风格严谨、教学能力突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优秀师资。

    学科建设。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术型博士学位点及博士后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智能交通与智慧物流,轨道交通智能建造与运维)学术型硕士学位点;4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交通运输、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测绘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先后入选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十三五”一流学科(优势)、“十四五”一流学科(高峰优势)、江西省冲击国家“双一流”突击队学科,并且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升档晋级;2024年软科排名全国第12位(前20%/A档),交通大学中排名第3。最早主持获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领域国家科技进步奖。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30名、硕士研究生650名。近年来,学院立项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0余项。

    研究平台。学院作为主要支撑单位参与建设2个国家级平台:山区土木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拥有1个教育部研究平台: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研究平台:综合立体交通信息感知与融合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与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高铁发展研究中心、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江西省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研究中心;3个校级研究平台和4个院级研究平台。

    本科教学。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铁道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管理、测绘工程、物流工程、高速铁路工程(职教本科),在校本科生2299人。铁道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管理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专业入选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铁道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管理4个专业获评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第一名;交通运输第2次、交通工程和测绘工程首次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物流管理专业入选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教指委首批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近年来,学院立项各类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20余门,其中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江西省教育规划及教学改革课题5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一等、二等奖共13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2项;获批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3个。

    科研成果。近5年,学院教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省部级项目120余项,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的各类横向项目6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累计2亿余元,并实现了单项横向项目合同金额500万元的再次突破;2022年和2023年学院连续2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分别是刘林芽教授牵头申报的“铁路基础设施智能建造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罗文俊教授牵头申报的铁路基础设施无人工地技术集成应用”;获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项目《江西省水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2个子课题并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主持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22项;一项目成功入选2022年度江西省十大创新成果(我校首次)。

    学团工作。近五年,学院学生工作获得省级以上荣誉500余项,其中包括“铁路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铁路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活力团支部”等集体荣誉;培养了一批获全国詹天佑班“优秀学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调研报告二等奖,“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优秀调研报告特等奖、优秀实践成果等荣誉的优秀学生;学生队伍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国家级铜奖、“建行杯”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1金3银,2024年“交通杯”全国大学生仿真大赛公路工程BIM赛道国家级金奖,第十一届国际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C模块一等奖、二等奖,A模块一等奖,“赣青苹”青年理论评论大赛时事评论类、理论文章作品类一等奖,江西省学校共青团“微团课”大赛本科类决赛二等奖,2024年全省高校“红色走读”优秀“云游”作品等省级以上竞赛奖项;辅导员队伍获评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新时代赣鄱先锋”学习宣传人选、江西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论文一等奖、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一等奖、江西省党建论文一等奖等荣誉与奖项。

    对外合作。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学院长期开展包括课程进修班、企业培训班、高端拓展班、员工继续教育等各类专业业务培训。学院与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邮政管理局、南昌市交通运输局、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南昌公共交通运输集团等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及大型企业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与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所知名高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建立了中俄高铁研究院;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交通运输工程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每年选派教师、博士后赴英国利兹大学、格林威治大学,日本广岛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交通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等校访学深造;采用双语授课与国际化课程体系,培养交通运输方向国际本科生;持续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担任客座教授;联合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与暑期学校,全面促进师生国际交流。学校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院将继续秉承“惟实惟新、善交善通”院训和学科文化,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努力将学院打造成特色鲜明、行业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使学院成为国家、行业和地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以及高层次决策咨询的参谋基地。




    (数据截止时间:2025年8月)